我其實不太知道,為什麼要「鍛鍊」孩子適應扭曲的大人?
每個人的求學階段,都會有難忘的老師。從小就讀明星國小國中,習慣藤條和教訓的我,很感謝激動的一個畫面,是兼任國文課的導師喚來了我,「妳的作文寫得這麼好,妳一定很聰明。不要浪費妳的天份好嗎?」
也有看不起人的老師。因為數理成績太差,拉低了我很中等。在男女分班的年代,她看到我就像我弄髒她,在班上嚷嚷著我跟男生班玩鬧,「妳很隨便吧?妳是太妹吧?」「妳考不上高中的,妳別想了。」
心裡早就沒有恨意,是因為香火才想起來,所謂的養分和意義。孩子其實是火炬手,老師遞給了善意,孩子就會一直往前跑,在心裡要看好她的老師欣慰:「 妳沒有看錯我。」「我沒有辜負自己。」
於是在一些群組討論區,看到著急無助的爸媽,發問孩子被老師帶頭嘲笑、霸凌的時候應該怎麼辦?盡收傻眼的留言。
「老師又不是服務業,不然是要一直轉學喔?」
「孩子遲早要適應的啊,出社會還不是一樣?」
香火今天到家以後,寫完功課吃完晚餐,自己錄了三段沒人要看的影片,結語是:「你今天看到雞雞有很開心嗎?有的話請按一個讚!我們都很、讚!」(扶額)
我情願他一直坦白,知道自己受了委屈;而不是習慣受辱,以為那就是他的資質。
(至於我以前是個會跟新加坡主管開會,嫌棄辦公桌太小然後換來兩張辦公桌的人。畢生所學不是唯唯諾諾吧?是Upper Management.)
(適應跟忍耐跟承受,是不同的事啊。)